海口天气60天预报情况_海口天气60天预报
1.6月份合适去海南旅游吗?天气会不会太热了?
2.海南省的介绍(越详细越好)
第一天海口火山群世界地质公园 ——日海滩在酒店楼下“台湾快餐店”吃了早餐,3个人大概20元左右,炒菜、地瓜粥、鸡蛋等都有,味道也还不错,之后在门口坐24路公交车到狮子岭下车,下车后走200米就看见几辆载人三轮车,坐三轮车10元3位到海口火山群世界地质公园,门票60元。从火山公园出来坐一个到“秀英街”的小公车到终点下车转坐28路公交车到日海滩,不收门票
第二天金牛岭公园——万绿园——五公祠。从如家酒店走大概半站地到金牛岭公园,公园免费,里面有竹林、动物园以及一些其它珍惜植物,空气很清新。从公园出来打车到万绿园12元,万绿园是开放性的园林公园,可以租一辆电动车边玩边观赏,电动车60元一小时,万绿园里面有大大的绿草地,坐在上面休息或晒太阳很舒服,还可以在湖上划船,20元钱不限时间,带小孩子在里面放风筝也是不错的选择。从万绿园坐37路公交车到五公祠,门票20元,祠堂不大,但是有许多历史,如果想了解更多人文和历史还可以到海南博物馆。坐37路到钟楼站下车,坐三轮车8元到骑楼小吃街,里面有许多海南特色小吃,椰子饭4元、翻砂芋头7元、反沙淮山6元、定安粽子7元、芋头包6元2个、文昌鸡小份20元、炒麻螺10元、炒田螺10元、煎饺子10元椰奶清?凉7元(虽然是海南特色,许多人推荐,但是味道真觉得一般)
第三天退房乘高铁到三亚,入住如家春园海鲜广场店,乘16路到天涯海角,车上售票员介绍我们到第二个售票点去玩,说是电瓶车+门票+游轮120元,如果去第一个售票点要200多。我们听她的去到后觉得不是很满意,电瓶车是免费的,但是本来也不远,走路也就7、8分钟,船就是气船,有人开船带到海上的每个景点转一圈,拍照他会停下来等,但是都不能下船,我们当然想在景点逛逛,在天涯海角拍个照,所以我们又回到第一个售票点,也就是天涯海角正规景点门口,门票101元,景点里面坐电瓶车15元一位,三亚不管几月份人都那么多。坐16路返回,到明珠广场下车。晚饭在春园海鲜广场,就在我们入住的如家对面,找到满意的一家就坐下,服务员带去买海鲜,买好后拿到选择就餐的一家进行加工,加工另收费,里面还有一些其他的小吃和饮品,说实话味道还可以,就是太贵了!
第四天南山寺——大东海
早晨转入住“三亚柏瑞精品海景酒店”,酒店在淘宝提前预定的,淘宝名“三亚笑玩旅行社商城”,商家非常有耐心,根据我的需求帮我选择最优惠最满意的酒店。柏瑞酒店离大东海很近,从酒店出来乘坐旅游大巴车到南山寺,16元一位,大巴车是旅游景点一条线,途径天涯海角,终点是大小洞天。南山寺门票150元,里面电瓶车30元一位,108米海上观音真的很美很壮观!门口有到大小洞天的公车,车上面会写,大小洞天门票135元。回来还是坐旅游大巴车,然后到大东湾海边,晚上吃“银泰酒店海鲜烧烤自助餐”,同样在“三亚笑玩旅行社商城”预定,188一位,可以节省40元左右(原价198还要加15%的服务费)自助是露天的,环境很好,食物很丰盛,还有专业歌手伴唱,都是英文歌曲,唱的真的非常棒,几乎就是原唱!
第五天蜈支洲岛
在淘宝“三亚笑玩旅行社商城”订的蜈支洲岛的套票,来回车票和船票一套148,岛上不用门票,可以潜水、游泳、看日光岩、拜妈祖,岛上风光无限好!
第六天亚龙湾
这里有国家五A级森林公园、贝壳馆、海底世界、玫瑰谷等景点,海边公园是免费的,有许多海上项目:游艇、海上自行车、海上汽船等,价格都挺高的,下午六点多离开三亚,结束六天旅程
6月份合适去海南旅游吗?天气会不会太热了?
1.关于气象的小知识
一)看云测天谚语 1、早起浮云走,中午晒死狗.2、早怕南云漫,晚怕北云翻.3、云从东南涨,有雨不过晌.4、日出红云升,劝君莫远行;日落红云升,则日是晴天.5、乌云接日高,有雨在明朝;乌云接日低,有雨在夜里.6、乌龙打坝,不阴就雨.7、云在东,雨不凶;云在南,河水涨.8、天上钩钩云,地上雨淋淋;天上扫帚云,三天雨降淋;早晨棉絮云,午后必雨淋;天上堡塔云,地下雷雨淋.9、西北黄云现,冰雹到眼前.10、鱼鳞天,不雨也风颠.11、西北来云无好货,不是风灾就是雹11、黑云是风头,白云是雨兆.12、云交云,雨淋淋;云结亲,雨更凶.13、早上乌云盖,无雨也风来.14、云吃雾下,雾吃云晴.15、云往东,刮阵风;云往西,披蓑衣.16、早雨一日晴,晚雨到天明.17、天上豆荚云,不久雨将临;天上铁砧云,很快大雨淋.18、乌云接日头,半夜雨不愁;乌云脚底白,定有大雨来;低云不见走,落雨在不久.19、黑云起了烟,雹子在当天. (二)观风测天谚语 1、四季东风下,只怕东风刮不大.2、春起东风雨绵绵,夏起东风并断泉;秋起东风不相提,冬起东风雪半天.3、开门风,闭门雨.4、东风下雨东风晴,再刮东风就不灵.5、南风刮到底,北风来还礼.6、东风急,雨打壁,南风腰中硬,北风头上尖.7、旱刮东风不下雨,涝刮西风不会晴.8、南风转东风,三天不落空;雨后西南风,三天不落空.9、五月南风下大雨,六月南风井底干.10、南风不过三,过三不雨就阴天.11、东风湿,西风干,北风寒,南风暖.12、顶风上云,不雨就阴,急风行暴雨.13、久晴西风雨,久雨西风晴.14、常刮西北风,近日天气晴.15、雨后刮东风,未来雨不停;南风怕日落,北风怕天明.16、南风多雾露,北风多寒霜.17、夜夜刮大风,雨雪不相逢;南风若过三,不下就阴天.18、风头一个帆,雨后变晴天.19、东风不过晌,过晌翁翁响.20、雨后东风大,来日雨还下.21、雹来顺风走,顶风就扭头.22、春天刮风多,秋天下雨多.(三)雷电声光测天谚语 1、早雷下大雨,下雨不过晌.2、雷打天顶雨不大,雷打云边降大雨.3、响雷雨不凶,闷雷下满坑.4、急雷快晴,闷雷难晴.5、雷声像拉磨,狂风夹冰雹.6、春雷十日阴,冬雷十日寒.7、东闪空,西闪雨,南闪火门开,北闪连夜来.8、东南方向闪电晴,西北方向闪电雨.(四)观物象测天谚语 1、喜鹊搭窝高,当年雨水涝.2、久雨闻鸟鸣,不久即转晴.3、鸟往船上落,雨天要经过.4、喜鹊枝头叫,出门晴天报.5、蟋蟀上房叫,庄稼挨水泡.6、蚊子咬的怪,天气要变坏.7、蜻蜓千百绕,不日雨来到.8、蜜蜂花忙,短期有雨降.9、腰酸疮疤痒,有雨在半晌.10、枣花多主旱,梨花多主涝.11、晴天不见山,下雨三五天.12、燕子低飞,蚂蚁搬家,鱼儿水面来换气儿,大雨马上就来到.13、猫洗脸、青蛙叫雨必下.14、螳螂乱飞,有阵雨.15、蜘蛛结网,久雨必晴.16、乌龟背冒汗,出门带雨伞.17、蛇过道,大雨到.18、知了鸣,天放晴.。
2.气象的小知识
一)看云测天谚语
1、早起浮云走,中午晒死狗。2、早怕南云漫,晚怕北云翻。3、云从东南涨,有雨不过晌。4、日出红云升,劝君莫远行;日落红云升,则日是晴天。5、乌云接日高,有雨在明朝;乌云接日低,有雨在夜里。6、乌龙打坝,不阴就雨。7、云在东,雨不凶;云在南,河水涨。8、天上钩钩云,地上雨淋淋;天上扫帚云,三天雨降淋;早晨棉絮云,午后必雨淋;天上堡塔云,地下雷雨淋。9、西北黄云现,冰雹到眼前。10、鱼鳞天,不雨也风颠。11、西北来云无好货,不是风灾就是雹11、黑云是风头,白云是雨兆。12、云交云,雨淋淋;云结亲,雨更凶。13、早上乌云盖,无雨也风来。14、云吃雾下,雾吃云晴。15、云往东,刮阵风;云往西,披蓑衣。16、早雨一日晴,晚雨到天明。17、天上豆荚云,不久雨将临;天上铁砧云,很快大雨淋。18、乌云接日头,半夜雨不愁;乌云脚底白,定有大雨来;低云不见走,落雨在不久。19、黑云起了烟,雹子在当天。
(二)观风测天谚语
1、四季东风下,只怕东风刮不大。2、春起东风雨绵绵,夏起东风并断泉;秋起东风不相提,冬起东风雪半天。3、开门风,闭门雨。4、东风下雨东风晴,再刮东风就不灵。5、南风刮到底,北风来还礼。6、东风急,雨打壁,南风腰中硬,北风头上尖。7、旱刮东风不下雨,涝刮西风不会晴。8、南风转东风,三天不落空;雨后西南风,三天不落空。9、五月南风下大雨,六月南风井底干。10、南风不过三,过三不雨就阴天。11、东风湿,西风干,北风寒,南风暖。12、顶风上云,不雨就阴,急风行暴雨。13、久晴西风雨,久雨西风晴。14、常刮西北风,近日天气晴。15、雨后刮东风,未来雨不停;南风怕日落,北风怕天明。16、南风多雾露,北风多寒霜。17、夜夜刮大风,雨雪不相逢;南风若过三,不下就阴天。18、风头一个帆,雨后变晴天。19、东风不过晌,过晌翁翁响。20、雨后东风大,来日雨还下。21、雹来顺风走,顶风就扭头。22、春天刮风多,秋天下雨多。
(三)雷电声光测天谚语
1、早雷下大雨,下雨不过晌。2、雷打天顶雨不大,雷打云边降大雨。3、响雷雨不凶,闷雷下满坑。4、急雷快晴,闷雷难晴。5、雷声像拉磨,狂风夹冰雹。6、春雷十日阴,冬雷十日寒。7、东闪空,西闪雨,南闪火门开,北闪连夜来。8、东南方向闪电晴,西北方向闪电雨。
(四)观物象测天谚语
1、喜鹊搭窝高,当年雨水涝。2、久雨闻鸟鸣,不久即转晴。3、鸟往船上落,雨天要经过。4、喜鹊枝头叫,出门晴天报。5、蟋蟀上房叫,庄稼挨水泡。6、蚊子咬的怪,天气要变坏。7、蜻蜓千百绕,不日雨来到。8、蜜蜂花忙,短期有雨降。9、腰酸疮疤痒,有雨在半晌。10、枣花多主旱,梨花多主涝。11、晴天不见山,下雨三五天。12、燕子低飞,蚂蚁搬家,鱼儿水面来换气儿,大雨马上就来到。13、猫洗脸、青蛙叫雨必下。14、螳螂乱飞,有阵雨。15、蜘蛛结网,久雨必晴。16、乌龟背冒汗,出门带雨伞。17、蛇过道,大雨到。18、知了鸣,天放晴。
3.关于气象的小知识
1.降温 据统计,中国强冷空气最多的月份是在11月。
北方大部分地区12月份的平均温度约在–5℃~–20℃之间,南方的强冷空气过后,有时也会出现霜冻。 2.大雪 强冷空气往往能够形成较大范围降雪或局地暴雪。
降雪的益处很多,特别是有利于缓解冬旱,冻死农田病虫。但降雪路滑,化雪成冰,容易导致民航航班延误、公路交通事故和车道拥堵;个别地区的暴雪封山、封路还会对牧区草原人畜安全造成威胁。
3.冻雨 冻雨是从高空冷层降落的雪花,到中层有时融化成雨,到低空冷层,又成为温度虽低于0℃,但仍然是雨滴的过冷却水。过冷却水滴从空中下降,当它到达地面,碰到地面上的任何物体时,立刻发生冻结,就形成了冻雨。
出现冻雨时,地面及物体上出现一层不平的冰壳,对交通、电力、通讯都会造成极大影响,还会造成果树损毁。 4.雾凇 雾凇是低温时空气中水汽直接凝华,或过冷雾滴直接冻结,在物体上的乳白色冰晶沉积物。
中国冬季雾凇日数多的地方有:黑龙江、吉林、新疆北部、陕西北部。雾凇是受到人们普遍欣赏的一种自然美景,但有时也会成为一种自然灾害,严重时会将电线、树木压断,影响交通、供电和通信等。
5.暴雨 暴雨形成的过程是相当复杂的,一般从宏观物理条件来说,产生暴雨的主要物理条件是充足的源源不断的水汽、强盛而持久的气流上升运动和大气层结构的不稳定。 大中小各种尺度的天气系统和下垫面特别是地形的有利组合可产生较大的暴雨。
引起中国大范围暴雨的天气系统主要有锋、气旋、切变线、低涡、槽、台风、东风波和热带辐合带等。此外,在干旱与半干旱的局部地区热力性雷阵雨也可造成短历时、小面积的特大暴雨。
扩展资料:
2.雨后经常会有彩虹 一场大阵雨后的空气中,天空就飘浮着许多小水珠。它们就像一个个悬浮在空中的三棱镜。
太阳光通过它们时,先被分解成红、橙、黄、绿、青、蓝、紫七色光带,然后再反射回来。这时,如果有人站在太阳和雨滴形成的”雨幕”之间,就会看到一条色彩缤纷的彩虹。
3.冬天一般都会下雪 冬天来了,为什么会下雪呢?这是因为冬天温度低,地面的温度都在零度以下,而高空云层的温度就更低了。云中的水汽直接凝结成小冰晶、小雪花,当这些雪花增大到一定程度的时候,气流托不住它了,它就从云层里掉到地面上来,就是下雪了。
如果有较强的上升气流,空气的温度比较高,就好像一只大手托着雪花似的,雪花在云层里长大的时间就会长一些,降下的雪花也就比较大。 4.先看到闪后听到雷 之所以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是因为在空气中,光的传播速快,很快就能到达地面,而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慢,过一会儿才会传到大地上来。
所以就会先听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了。实际上闪电和雷声是同时出现的。
传到地面的时间相差这么多,是因为光每秒钟要传播3000000千米,而声音在空气中只能1秒钟传播0.34千米。声速只有光速的九十万分之一。
闪电有的长,有的短,有的声大,有的声小。你可以根据声音传到地面的时间大致判断云层到地的高度。
光到地面几乎用不了多少时间,可以认为是0,从看到闪电到听到雷声,间隔多少秒再乘以340米,就是闪电处到你的距离了。 雷声遇到云层或高大的建筑物后要产生反射,所以一个闪电光后雷声一般要持续一段时间才会消失。
4.写一条你知道的气象知识
1、春天囝仔面。
(意即春天晴雨多变) 2、春看山头,允冬看海口。(看天经验:冬春季同安西、北面山头方向云的能见度、天气现象变化,夏秋季南一东南方向海口云的能见度、天气现象变化,预示未来12~48小时内本地天气的变化,闽南方言“允冬”意即晚季稻生长收成这一季节) 3、春寒雨那泉,冬寒烤大旱(春寒雨如泉,冬寒作大旱)。
春寒雨滴,冬寒断滴。 4、春南夏北,无水磨墨。
春北夏南,草埔成潭。 5、春天连阴,起南风现停。
(科学道理—春季同安冷暖空气交汇时常下雨,当南风吹来后,将冷空气推向北面,本地回暖,天气常会转晴) 6、夏天雨绵绵,起北风便晴。 7、秋天西风雨,东北晴。
8、秋后北风起,干到断半滴。 9、春东风,雨祖公;夏东风,热烘烘。
10、一年三季东风雨,只有夏季东风晴。 11、雨过起东风,夜里雨更凶。
(春季、雨季适用) 12、久晴夜风雨,久雨夜风晴。 13、南风暖,北风寒,东风湿,西风干。
(这说明风向对于空气的冷、暖、干、湿的影响) 14、白露南,三日一次澹。 15、白露南,脚兜澹;白露北,无泉目。
16、热极生风,闷极生雨。(实践经验:夏秋季台风影响有不少是出现在最高气温高于35℃,再过5天左右的时间;在春夏秋季气温高,湿度大,在闷热的天气条件下易出现雷阵雨;配合夏秋季适用谚语“日暖夜凉,东海也干”,可领会到凉、热、干、湿是如何影响天气变化的) 17、西风不过午,过午便有台。
(第17~22条关于台风的谚语只适用在台风季) 18、西风过午,不出三日台风来。 19、风西,台风会来无人知。
(老农云:1959年8月23日傍晚前后西风明显,半夜强台风登陆同安) 20、东南淹同安,西南淹漳州,东北淹泉州。(在台风影响下,风向不同,雨量中心位置也不同)。
5.关于秋天的生活小常识
秋天生活小常识大全 立秋之后,秋风秋雨渐多,天气由热转凉。
由于昼夜之间温差增大,也是人们发病较多的时节。常见的有支气管炎、哮喘病复发,肠胃疾患增多、“热伤风”等。
因此,人们在秋季一定要注意保健,做到防病于未然。秋季,是慢性支气管炎高发期,其中有旧疾复发者,也有因着凉的新患者。
此类病少则一二周,多则经月不愈。有旧疾者要注意锻炼身体,增强体质,保暖防寒,少食辛辣食物,最好戒烟,以防复发。
正常人也应适当增减衣服,以防受凉而致病。秋季,冷暖更迭,早晚温差较大,这时哮喘病最易复发。
该病是一种过敏性疾病,有此病史的人对湿度、气候变化比较敏感,且适应能力较弱,所以容易因上呼吸道感染而诱发。秋季又是草枯叶落时节,空气中过敏物质增加。
因此,有哮喘病史的人要尽量减少与致敏因素接触,如果有已知过敏原的,应注意避免接触,防止发作。秋季气温下降,人体受冷 *** 后,会产生一系列生理变化,如甲状腺素、肾上腺皮激素等分泌增多,对原有胃溃疡等胃部疾患者大为不利。
另外,秋季由于阳气弱阴气长,肠胃的抵抗能力下降,病菌易乘虚而入,损伤脾胃,导致肠胃疾病,所以,有胃病的人要特别注意腹部保暖,多参加一些锻炼活动,以改善肠胃道的血液循环,增强对气候的适应能力;吃东西要定量、定时,少吃冷饮和瓜果,避免过热、过硬、过辣,以防加重胃疾。由于秋季天气渐凉,有少人早早就添加许多衣服,唯恐伤风感冒,却不知这样反而易患“热伤风”。
常言说“春捂秋冻”、“若要小儿安,常带三分饥和寒”,这是因为人体体温调节是靠皮下毛细血管的收缩与扩张来实现的,如果不急于多加衣服,让机体逐渐适应环境,就能减少伤风感冒的发生。但这并不是说不要加衣服,而一味地去追求“凉”,问题是要加得适当。
秋季饮食注意什么进入秋季,气温变得凉爽宜人。温度降低,人的食欲逐渐增强,消化力也提高,正是弥补由于夏天气温炎热造成营养不足的好季节。
同时这个时候又是收获的季节,各种动物肉肥味美,蔬菜瓜果种类齐全,数量又多,是安排饮食的最好季节。不过,如果安排不当,也容易造成营养过剩或是食性不当而伤身,那么秋季安排饮食要注意什么呢?要注意防止热能过剩。
一般人到了秋季,由于气候宜人,食物丰富,往往进食过多。摄入热量过剩,会转化成脂肪堆积起来,使人发胖,俗话叫“长秋膘”,这样不好。
在秋季饮食中,要注意适量,而不能放纵食欲,大吃大喝。中医称“宜食麻以润其燥”。
怎样做到呢?首先应当少吃一些 *** 性强、辛辣、燥热的食品,如尖辣椒、胡椒等等,应当多吃一些蔬菜、瓜果,如冬瓜、萝卜、西葫芦、茄子、绿叶菜、苹果、香蕉等。另外,避免各种湿热之气积蓄。
因此提倡吃一些有散发功用的辛香气味食物,如芹菜。“秋宜温”忌生冷。
由于秋季天气由热转凉,人体为了适应这种变化,生理代谢也发生变化,饮食过于生冷,会造成消化不良,易生各种消化道疾患。所以饮食上有“秋宜温”的主张,也就是说秋天应当避免光吃些凉和性寒的食物,应当多吃一些温性食物。
除日常生活调适外,还要进行耐寒锻炼,增强机体适应多变气候的能力,并根据秋季的特点,服用润肺化痰、滋阴益气的中药进行保健,如人参、西洋参、百合等。(金济)秋季注意自我保健一到秋天,人们都有这样的感觉,皮肤变得紧绷绷的,甚至起皮脱屑,毛发枯而无光泽,头皮屑增多,口唇干燥或裂口,鼻咽燥得冒火,大便干结。
这种种表现都是由秋季气候变化带来的。某些疾病在秋燥的作用下,也易复发或加重,如支气管扩张、肺结核等。
因此,如何安度秋季,自我保健防秋燥就显得十分重要。一、是及时增减衣服。
立秋之后,昼夜之间的温差较大,不宜赤膊露体,也不宜穿得太多,太暖。二、是多喝开水、淡茶、果汁饮料、豆浆、牛奶等流质,以养阴润燥,弥补损失的阴润,但喝流质的饮食,尤其是饮料和水等液体饮料时,饮用方法颇多讲究、以少量频饮为最佳。
三、是多食新鲜蔬菜和水果。秋燥最容易伤人的津液。
多数蔬菜、水果有生津润燥、消热通便之功效。蔬菜、水果等含有大量的水分,能补充人体的津液。
另外,还可多吃些蜂蜜、百合、莲子等清补之品,以顺应肺脏的清肃之性。四、是少吃辛辣煎炸热性食物。
韭菜、大蒜、葱、姜、八角、茴香等辛辣的食物和调味品,炸鸡腿、炸鹌鹑等煎炸的食物,多食皆会助燥伤阴,加重秋燥。五、是重视精神调养。
阴虚的人,肝火,动辄发脾气,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搂不住火”。肝火偏旺,久则内耗阴津。
到了秋季,其燥象更为明显。因此,预防秋燥的另一环就是要重视精神的调养,并以平和的心态对待一切事物,以顺应秋季收敛之性,平静地度过这一多事之秋。
秋季注意去火秋季到了,气温变化,又到了常见病多发时期,特别是孩子和体弱者.上几天看<;思考中医>;,颇有一些领悟和感悟.(呵呵,我始终是个悟性比较好的人,自我表章一下.)按伤寒论的观点,人体的大多数病都是一个平衡失调的问题.言入正题.秋季,外界气候骤然变凉,而人体内的热量还在原来的位置,(夏季时,人的体内温。
6.生活气象小知识
(meteorology) 气象学是把大气当作研究的客体,从定性和定量两方面来说明大 农业气象学气特征的学科,集中研究大气的天气情况和变化规律和对天气的预报。
气象学是大气科学的一个分支。 研究大气中物理现象和物理过程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
气象学的研究领域很广,研究方法的差异很大。气象学分成许多分支学科:大气物理学、天气学、动力气象学、气候学等等。
随着生产的发展,气象学的应用日益广泛,又相继出现海洋气象学、航空气象学,农业气象学、森林气象学、污染气象学等应用学科。现代科学技术在气象学领域的应用,又有新的分支学科出现,如雷达气象学、卫星气象学、宇宙气象学等。
气象学是一门和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涉及许多学科的应用科学。编辑本段研究的任务1、观测 和研究各种各样的大气现象,大气层与下垫面之间的相互作用及人类活动所产生的气象效应。
2、解释 系统地,科学地解释这些现象,作用和效应,阐明它们的发生和演变规律。3、分析 根据所认识的规律分析,诊断和预测过去,现在和未来的天气。
气候,为国民经济和人们的日常生活服务。4、依据 从理论和实践上探索和模拟认为的天气过程、人为气候环境,为人工影响天气,气候提供科学依据。
编辑本段历史 第一位建立气象学的人是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在他 动力气象学的专书《气象汇论》中,他最先叙述和粗浅地解释了风、云、雨、雪、雷、雹等天气现象,而这书是世界上最早的气象书籍。
直到18-19世纪,由于物理学和化学的发展以及气压、温度、湿度和风等测量仪器的陆续发明,使大气科学研究由单纯的描述进入了可以定量分析的阶段。1820年,德国人布德兰绘制了第一张地面天气图,开创了近代天气分析和预报方法。
1835年,法国人科利奥里提出风偏转的概念;而1857年荷兰人白贝罗提出风和气压的关系,他们的概念都成为大气动力学和天气分析的基础。 1920年前后,挪威的皮耶克尼斯父子提出了一套名为“极锋学说”的理论,来说明中纬度地区的天气变化情况。
这套理论在1920年代发表之后,至今已有70多年,但仍然是今日作天气预报的主要理论依据,亦为分析和预报未来1-2天的天气奠定了理论基础。1930年代,无线电探空仪的广泛使用,真正开始了三维空间的大气科学研究。
根据大量探资料绘制的高空天气图,发现了大气长波。1939年罗斯贝提出了长波动力学,他的理论亦对天气预报有莫大的贡献。
到了1950年代至60年代,电脑、天气雷达,卫星和遥感的技术的应用,使大气的各种现象,大至大气环流,小至雨滴的形成过程,都可依照物理学和化学的数学形式来表示,从而使大气科学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编辑本段发展的进程萌芽时期 萌芽时期主要指16世纪中叶以前这一漫长时期,这时期的特点是由于 军事气象学人类生活和生产的需要,进行一些零星的,局部的气象观测,积累了一些感性认识和经验,对某些天气现象做出一定的解释。
中国在这一时期,在此领域中有不少成就,而且是居于世界领先行列的。远在三千年前,殷代甲骨文中已有关于风、云、雨、雪、虹、霞、龙卷、雷暴等文字记载,还常卜问未来十天的天气(称为“卜旬”),并将实况记录下来以资验证。
春秋战国时代已能根据风、云、物候的观测记录,确定廿四节气,对指导黄河流域的农业生产季节意义很大,并沿用到现代。秦汉时代还出现了《吕氏春秋》、《淮南子》和《礼记》等内容涉及物候的书籍,这些都是世界上最早关于物候的文献。
气象观测仪器也是中国的最早发明。在西汉时(公元前104年),已盛行伣、铜凤凰和相风铜鸟等三种风向器,到唐代又发展到在固定地方用相风鸟,在军队中用鸡毛编成的风向器测风。
欧洲到20世纪才有用候风鸟测风的记载。在西汉时还利用羽毛、木炭等物的吸湿特性来测量空气湿度。
宋代曾有僧赞宁(公元10世纪)利用土炭湿度计来预报晴雨。关于降水的记录亦以中国最早,据《后汉书》记载,在当时曾要求所辖各郡国,每年从立春到立秋这段时间内,向朝廷汇报雨泽情况,此后历代对各地雨情都很重视。
所以中国的雨量和水旱灾记录丰富,历史亦最悠久。由于生产和生活的需要,人类迫切要求预知未来天气的变化,并在长期观测实践中,积累了不少经验。
这些经验被用简短的韵语来表达,以便于记忆和运用,这就是天气谚语。中国天气谚语是极丰富的,除一部分封建迷信的内容外,大多是历代劳动人民看天经验的结晶。
唐代黄子发的“相雨书”,元末明初出现的娄元礼编的《田家五行》和明末徐光启编写的《农政全书占候》都是总结群众预报天气经验的著作。 在国外,气象学的萌芽也很早,公元前4世纪希腊大哲学家亚里斯多德(Aristotle)所著《气象学》(Meteorolosis)一书(约在公元前350年)综合论述水、空气和地震等问题对大气现象也作了适当的解释。
现在气象学的外文名字就是从亚里斯多德的原书名演变而来的。 总之,在气象学萌芽时期,中国和希腊是露过锋芒的,这时从学科性质来讲,气象学与天文学是混在一起的,可以说具有天象学的性质。
发展初期 发展初期包括16世纪中叶到19世纪末。这时由于欧。
海南省的介绍(越详细越好)
6月份适合去海南旅游,天气不会太热,6月份不是海南最热的时间,海南属于热带海洋和热带季风混合型气候,长夏无冬,终年湿润,无明显季节之分,一年四季都适合旅行。
海南岛年平均气温22~27℃,大于或等于10℃的积温为8200℃,最冷的一月份温度仍达17~24℃,年光照为1750~2650小时,光照率为50%~60%,光温充足,光合潜力高。海南岛入春早,升温快,日温差大,全年无霜冻,冬季温暖。
扩展资料
海南风景名胜:
1、五公祠
五公祠位于海南省海口市,为一组古建筑群的统称,它由观稼堂、学圃堂、东斋组成,并和苏公祠?、两伏波祠及其拜亭、洞酌亭、粟泉亭、洗心轩、游仙洞先进连成一片,形成一组文物古迹群,人们习惯上统称为五公祠。各个古迹既有自己的独特风貌,又形成一个协调的整体,蔚为“瀛海人文”之壮观。
2、琼台书院
琼台书院位于海口市琼山区府城镇文庄路,相传是后人为纪念海南第一才子、明朝大学士丘浚而建。始建于清朝康熙四十年(1705年,)据传由于丘浚号琼台,人称琼台先生,故书院由此得名。是琼台师范学校的校址。
海南旅游-气候
百度百科-海南
百度百科-琼台书院
百度百科-五公祠
海南地理
海南省陆地面积由海南岛及西、南、中沙群岛等岛屿组成,海南岛占了99%的陆地面积,并划分为海口市、三亚市、五指山市(原通什市)等18个市县。海南岛的中部地区集中了海南省的主要山脉, 由六百多座海拔千米以上的山峰和部分低山组成,而这些山脉被万泉河一昌化江自中间分了东西两半,东部已开发为旅游区的有海南岛的最高峰五指山(海拔1867米)、吊罗山(海拔1250米),七仙岭(也叫七指岭,海拔1107米)等,西部则有黎母山(海拔1441米)、尖峰岭(1412米)等。这些山峰阻挡了从太平洋吹来的水汽,因而山中常常积聚雾,形成山区温凉湿润的气候,无论你在什么季节到山区旅游,这里给你的感觉始终是清凉的。高耸的山体还削弱了暴虐的台风及偶然袭岛的寒流,这使海南岛西部的多个市县成了无台风、无寒流的地区。
中部的水和天然林都非常丰富,海南三大河流南渡江、万泉河、昌化江都发源于此。林中有许多珍稀树种,对保持海南西部的生态平衡起着重要作用。
海南省拥有长达1617.8公里的海岸线,沿岸滩涂面积广阔,海南省所辖的18个市县中有13个均属临海市县,这些市县环岛分布,临海的地方许多已经开发成海滨旅游区,如三亚的亚龙湾、大东海,海口的带状公园,琼海的博鳖,万宁的石梅湾等。更多的则开辟为码头、渔港、盐田等, 由于海南处在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是日本、朝鲜、越南等国之间航运的必经之地,本岛的海洋捕捞业也依靠这些港口得到发展,也正是因为渔业的蓬勃,才使游客有机会品尝到经济鲜美、品种丰富的海鲜,海南的港口可说是海南经济腾飞的跳板之一。
海南岛丰富的温泉是不可忽略的,岛上已发现34处大大小小的温泉群,分布在岛的东南部及西北部,已开发的有七仙岭、蓝洋及兴隆等8处。海南岛上的温泉大多都依山傍海地融合在大自 然之间,其中以七仙岭温泉最为天然。
海南岛上天然湖泊较少,但河流众多,人们利用这些河流建起水库电站,开发水利及水电事业,不仅具有防洪供电的社会经济效益,而且形成了海南岛另类的岛湖风光,较出色的有松涛水库、大广坝水库、南丽湖、云月湖等。
海南省是全国冬季温度最高的省份,严格来说海南省并没有冬季,只有零散的冬日。最冷的时候是1月份,大部分地区的平均气温在17℃以上, 3~11月平均气温超过20'C,海南岛南部沿海地区及西、南,中沙群岛气温则还要更高一些。海南省每年的最高气温大多出现在4~5月春夏之交的时候,往往让人不能察觉暑热的来临。7月份是海南省的盛夏,然而由于周围有海洋的调节,也并不会使人觉得闷热难熬,再加上盛夏时节常有雷雨临岛,阵雨过后的凉爽会让人觉得特别的舒适。盛夏时节的海南中部山区最高温度也只有大约27℃,许多森林公园便成了天然的避暑山庄。因为海南岛四面环海,风力非常丰富。另外,海南省还是世界上同一纬度中雨量最多的地区,风雨相夹之下,使台风成为海南的“常客”。海南省的雨季在每年的5~10月,台风也发生在这期间,其中7~10月是台风最活跃的时候。台风来临时的那种天昏地暗的景观是长期生活在内陆的人所少见的。要得知最确切的海南省天气预报,不妨收听在1952年就开始播音的海南省人民广播电台。
海南岛是中国第二大岛,位于祖国领土的最南端,形成于约100万年以前的新生代第三纪中晚期, 由于地壳断块作用琼州海峡下沉,海南成为脱离大陆的岛屿。1988年建省后,全省陆地面积仅有35351平方公里,占全国陆地面积的0.35%,是全国最小的省份, 然而却是全国最大的海洋省。 包括海南岛及其西沙、南沙、中沙群岛等岛屿,所辖海洋面积达200万平方公里。 海南省辖9市、10县(自治县)和西沙、南沙、中沙群岛办事处, 其中省会城市海口市和三亚市、琼山市、儋州市等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海南岛北隔琼州海峡与雷州半岛相望,西临北部湾与越南相邻,东濒香港、台湾省,东南是菲律宾,南部与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新加坡相接,是我国与日本、朝鲜、东南亚各国交往的十字路口,地理位置十分优越。海南地处亚热带,属季风热带气候,年均气温23.8摄氏度,凉爽的椰风吹散了盛夏的炎热,明媚的阳光温暖了冬季的大海,没有真正的酷暑和寒冬。是冬泳和避寒的胜地。岛上四季长青,空气清新,被誉为“回归大自然的好去处,未受污染的长寿岛。”
椰树是海南标志树,因而海南有椰岛之称,“椰风海韵” 是海南最好的写照。在海南女人勤劳善良的口碑之下,海南男人不可避免地推进了另一个话题。有人将海南男人框进了老爸茶馆,有人认为创业奔忙中的海南男人也不容小觑,而有人更将海南男人按地域逐一圈点品评嫁娶。南国都市报记者就此进行一番了访。
一方水土一方人
即便同为“离太阳最近的男人”,但一方水土一方人,海南男人在不同的风俗人情地质物化的熏陶之下,势必特质不一。其中文昌男人、澄迈男人、万宁男人则因个性鲜明,褒贬不一,而时常被人分门别类,一一说道。
游走在全国各地最多的要数文昌男人,就连远赴南洋的木船上,挤得最多的也是文昌男人,所以文昌成了著名的侨乡。文昌男人不惧远游,因此“大男子主义”自然名声在外。用符姐的话来说,文昌女人的勤劳贤惠基本是被文昌男人“熏陶教育”出来的。符姐两口子都是文昌人,丈夫老林在机关上班,尽管工作并不繁忙,但家务却极少沾手。符姐说,自古文昌属于文化之乡,文昌男人多因仪表俊朗谈吐得体而被海南女人青睐,而且文昌男人事业在外,在他们心里大事和小事区分很开,男人和女人该做的事也分得很清楚,琐碎家事自然属于小事,这些他们几乎不闻不问就丢给了妻子,文昌男人家里很懒家外很勤,而且喜欢牢牢掌握话语权,所以文昌男人行走仕途的比较多,因此“文昌倌”属于事业心较强的海南男人。
而对于现代女性而言,“文昌倌”并不像想象中那么吃香。吴**说,如果让她择偶她不会考虑文昌男人。她说都市女性大多自立,已不需要通过婚姻通过丈夫的前途改变命运,相反她会更实惠地考虑夫妻之间的感情和生活质量,她希望丈夫是个体贴细致,懂得疼惜女人照顾家庭的人,而这点上她所认识的文昌男人普遍表现不佳。
同扛“大男子主义”大旗的万宁男人则相对要实在一些。话未说出就吼上两嗓子骂上两句的万宁男人很多,但和妻子一同下地耕田、卸货开店的万宁男人也不在少数。刘先生是万宁女婿,也与很多万宁男人结交了朋友,关系都很铁。他说,从地域而言,万宁地理特点为大镇小村,居住在小村落的万宁男子喜好广交朋友,重情重义。他认为万宁男人算海南男人中最为勤劳的。行走各市县,都会看见万宁男人的足迹,高至居官,低至废品收购、踩三轮车,只要能挣钱,再辛苦也无所谓。刘先生说,从万宁男人身上有人还真能看到一股子平地拔楼的闯劲,挺可贵,有人还曾戏称万宁人算是海南的“犹太人”。
万宁男人的缺点和优点同样鲜明,脾气暴躁的万宁男子没少让女人望而却步,但熟悉他们的人都知道这也许是纸老虎。刘**说父亲就是万宁人,脾气急噪发起火来谁都害怕,但父亲最疼儿女。她觉得,儿女和家庭永远都摆放在万宁男人心里最重要的位置,父亲辛苦奔波一辈子,全心全意都是为了儿女。
在张**看来,澄迈男人是最温暖可亲的,光从那口软绵绵的澄迈方言便可见一斑。张**说,今年9月底她准备回家完婚,丈夫小王就是澄迈人。通过她和小王家人的接触,她觉得澄迈男人脾气很好,热情诚恳,没有太多男人的架子,做事也很细致。而作为即将成为丈夫的小王,体贴就是最让她满意的地方。她觉得质朴热情不仅是澄迈男人的优点,也是大多数海南男人的优点。
茶里的海南男人
在很长久的印象中,“海南男人”是和“老爸茶”捆绑着出现在人们的视野的,甚至在一些外乡人眼里,他们成了等同意象,可以相互诠释。
曾有人总结:“海南女人在地里,海南男人在茶里。”从此海南男人被打上懒散的印记。云者纷纷,但极少人会问津老爸茶的渊源,殊不知这半碗凉茶水还曾经成就了海南男人的骄傲。
老爸茶最初起源于海甸溪边的得胜沙。民间仍有一说,老爸茶的兴盛和渔民有关。过去出海捕捞的渔民中多为男人,连续数月在海上作业,面对不可预测的风浪侵袭,一旦满载而归安全登陆,这些疲惫不堪的打着赤脚的打渔男人们则围坐在小茶馆里,随手在裤管上擦去鱼腥味,一壶热乎乎的老爸茶,信马游缰天南海北地神侃,把几个月憋在海上的话都倒出来。他们自信满满,满船渔利就是实力证明。而这样说来,老爸茶反倒成了海洋文化的派生品。总之,喝茶成了岛民的一种生活。
曾经,喝茶的男人也是“干事业”的人,而当时海南男人喝老爸茶无论在自己眼里,还是在女人眼中都是那么和谐自然的一件事儿。在那个经济不甚发达的年代,闭塞迟缓的海岛没有外来冲击,没有参考速度,任何事情都可以闲散经营,连时间都富余得无处挥霍,喝一天茶任日头划下西天又算得上什么?
老甘居住在南渡江东,世代渔民,但他和儿子现在都摒弃了祖业在镇上做起了修理生意,生活十分殷实。年过一年儿子快20岁了,他认为得给儿子在海口张罗一份“正业”,很快便从朋友有了线索。
“出来喝个茶,到时再说。”老甘放下电话心里美滋滋的,第二天天不亮就起了个大早,摆渡过江,在长堤路的茶楼里请朋友喝了个早茶。
一种思维习惯已经深深嵌进海南男人的骨子里,要谈事,先喝茶。事情成不成都先把茶砌上,茶桌是酝酿事业的地方。而茶桌文化所带来的闲散、庸懒也被一代又一代海南男人带着上路,雄心和意志被渐渐掩埋。而在市场嘶杀节奏迅猛的当下,这样的闲散状态,显然已沦为桎梏。
文先生是典型的老海口,但除了应酬性的早茶外,他几乎不踏足街边茶坊。他说,海南男人多爱喝茶,这是好习惯,但上茶馆喝的则分为两种,业务繁忙的和无业游人。而现在业务繁忙的为了讲求效率,也无暇以茶为幌,所以剩下的大多为无业的人。这些人去茶馆并不为喝茶,只是为了说话。更让他生气的是,茶桌上的男人还迷上了彩经,宁愿坐等馅饼,也不愿拼闯耕耘,其中不乏年轻人。一些海南男人时常说的想的都比做的多,正是因为这样,事业难有起色,让人痛心,最后人们将厌恶归咎于“老爸茶”。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